您好,欢迎访问翔安区宋江阵闽台民俗文化基地官网!
15959241316

联系我们

邮箱:281300032@qq.com
电话:15959241316
地址: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 在线咨询

忠孝文化走廊

基地景点

忠孝文化走廊包括比干景观台和美德间两部分。

比干台,介绍亘古忠臣比干公的身世、人生价值和他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影响力。

美德间,宣扬古今被社会普遍赞誉的翔安本土品德高尚代表人物。每一间按德项名称介绍一位代表性人物的突出美德,分别以“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个字来命名,以此彰显翔安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巨大能量和道德文化教育传承复兴的基因潜力。

一、亘古忠臣比干景观台


比干

(公元前1092年~1029年)

比干,商代帝王文丁次子,为林姓始祖林坚之父,即林姓太始祖。

他身居王室宰相,辅佐殷商两代帝王,推行仁政,被孔子誉为“三仁第一”。他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为政请命、为治研学,史称中华亘古第一忠臣,忠勇之象征,被尊为"谏圣"。周朝尊为"囯神",唐太宗追赠"太师",谥忠烈,受世人敬仰膜拜被奉为"文财神"、"文曲星"。

比干文化,以忠孝精神为根,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息的不朽根脉!

二、翔安代表性历史名人美德间


美德碑:“中华美德 翔安典范”

美德间:“忠孝廉勇仁义礼智”

1.忠德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忠德,讲述了忠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明朝张廷拱“军门一品,扭转国危”的忠德事迹。

张廷拱(1573-1637),字尚宰,号辅吾,翔风里十五都大嶝保阳塘(今翔安区大嶝街道阳塘社区)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顶戴官大中丞,册封山西大同巡抚。

张廷拱一生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曾任江西封域县令,修干清标,修建石堤,治理洪患,其仁、智、勇之德为百姓称颂,事迹载入江西《丰城县志》。后改迁安任职,政简刑清,爱民礼士,革除积弊,政通人和,政绩卓然。去任后,百姓感其功绩,立生祠于南关祀之,载入河北《迁安县志》。因忠贞个性,刚正风骨,不与奸臣交往,于明朝天启年间,被削官籍,回到大嶝。

张廷拱文能安邦泽民惠一方,武能戍边平寇扭国危。公元1628年,崇祯帝即位,阉党铲除,正值清兵进犯,张廷拱受命,以报国之心总督兵马,施展雄才大略,打败来犯之敌,被崇祯帝加封“一品军门令”。

张廷拱为国之安定,长期戍边,军政不怠,劳累过度而殉职,卒年六十五岁。崇祯帝感其忠心,赐祭葬,谥“襄靖”。


2.孝德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孝德,讲述了孝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清朝林芳德小孝于亲,大孝于民”的孝德事迹。

林芳德(1688-1758),字简卿,号仁圃,民安里八都莲塘保(今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人。由监生捐州同,以遵例急公授儒林郎。他凭兄弟文武商之合力和社会精英力量,一生“为国助政维稳,为民造福谋安”,特别是孝行出众,令人感动,世代流传。

为家孝谢官职,传佳话。芳德父传祖训、重家教,芳德兄弟六人崇尚理学,开展大量公益与社会治理实践,广交天下良友,在军、政、商、学界有极高的声誉。依清代条规,由地方逐级推举可入仕。荣禄大夫、礼部左侍郎李宗文叔祖酣堂公邀其进京谒选,芳德以父母不适北方气候为由,婉言谢辞。在李宗文文稿中有载:“公卻以双亲佳城未获,不忍驰驱皇路, 且谓一人之宜力有限,何如合子姓以黼黻于无穷乎?”

为民众行大孝,成义举。在大同安,文史学家少有不知,芳德一生“恤贫穷,施棺木,蠲租税,济孤魂,难仆难数”。坚持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体恤穷苦百姓,为许多办不起丧事的人家免费提供棺木及处理后事。其人心孝行在民间广为称颂,善行义举成为社会大孝的良好示范,成就“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孝行美德。


3.廉德间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廉德,讲述了廉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明朝理学名宦林希元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廉德事迹。

林希元(1482-1565),字茂贞,号次崖,古同安县翔风里五都山头保(今翔安区凤翔街道垵山社区)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因个性刚直,一生仕途三起三落,但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忠孝仁义的理学名宦气节。

不惧强权,公正执法。嘉靖二年(1523年)希元任大理寺正,当朝御史谭鲁犯案,希元秉持公正、予以严厉追究。谭鲁先央人求情不许,后又找希元顶头上司陈琳(大理寺卿),陈琳对希元恩威并施,然希元不为所动,依律办事。陈琳大怒,弹劾林希元,希元被谪直隶凤阳府泗州判官。

归籍养病,借款建房。希元为官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任泗州判官时,因积劳成疾,回乡修养,本想自建居所,但因囊中羞涩,一筹莫展,有人替他上下打点,购房买地,他立马拒绝。为坚守清廉之志向,他以向他人借用、帮编纂邑志等方式来筹集建房款,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后他在《凤山得地记》中记载得地成室之艰辛,以此劝诫后世子孙克勤克俭、清白做人。

嘉靖六年(1527年),希元受举荐,被吏部重新起用为大理寺寺副,五年后升任南京大理寺丞。嘉靖十五年(1535年),他因上疏得罪内阁宰辅权臣夏言,贬为广东廉州府钦州知州。

克己奉公,捐俸兴学。其时钦州地广人稀,诸业待举。希元勤政为民,历时三年,百废俱兴,民得安乐。最让人敬仰的是,他捐俸禄,兴社学,开群蒙,丰富百姓知识,提升生产与治理能力,促使当地社会风气焕然一新。钦州百姓感其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后代名贤蔡献臣对先贤希元崇敬有加,向福建提学冯烶进言,使林公配享“文公祠”。

4.勇德间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勇德,讲述了勇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清朝李长庚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勇德事迹。

李长(1750-1807),字西岩,同安翔风里十二都后莲保侯滨村(今翔安区马巷街道后滨社区)人。少时警敏有远志,致力于读书骑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武进士,初授蓝翎侍卫。历任浙江衢州都司,累迁提标游击,太平参将,乐清副将,澎湖协副将,福建海坛镇总兵,浙江定海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浙江提督并总统闽浙水师。

李长庚生于"康乾盛世",成长于乾隆末年,担当剿匪安邦大任于嘉庆年间。乾隆五十一至五十三年(1786-1788年),李长庚在平定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中战功卓著,受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赞赏表功。乾隆六十年,安南海盗以大船屡屡侵扰我沿海地带,李长庚以小船出击,沉着指挥,又把八艘小船连在一起,形成既能灵活出击,又能稳固对抗的船阵集体战斗力,终把安南盗匪赶走。嘉庆三年,“凤尾帮”引安南海盗入浙江,长庚率水师追击至温州沉其一船。守备许松年等三船被困,长庚返回救援,一举追击到广东甲子洋,遭遇反清强匪集团首领蔡牵,乘势击败。总督玉德,巡抚阮元奏报朝廷,朝廷下旨赏戴花翎。嘉庆五年六月,安南海盗七十多船入侵浙江,长庚总统闽浙水师出击,指挥若定,经数日激战,缴安南四总兵印,抓伪侯爵伦贵利,即处桀刑,又抓获安南王,告诫后掷还。从此安南海盗不敢再入侵我领海。

李长庚身居江南水师高级将领,平内乱,剿夷匪,战功累累。嘉庆十二年冬,在追捕海盗蔡牵时,李长庚身先士卒,不幸中炮身亡。嘉庆帝感其忠勇,加恩追封三等壮烈伯,着子孙后代世袭伯爵十六次,完后给予恩骑尉罔替。钦赐祭葬,赐谥"忠毅",在同安县城建专祠奉祀。


5.仁德间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仁德,讲述了仁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近现代林巧稚医者仁心,万婴之母”的仁德事迹。

林巧稚(1901-1983),翔风里龙头保(今翔安区马巷街道琼头社区)人。她刻苦学习,精与研究,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她曾担任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1956年6月,她担任了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首任院长,1959年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73年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

仁心行医,攻坚克难。林巧稚许多医学上的突破和成就,都与她对病人的仁爱有关。她在长期千方百计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幸福的时候,对疑难病例的研究与救治不断攻克医学难题,创造了奇迹。“胎儿宫内呼吸”、“分娩发动的因素”、“女性盆器结核”、“滋养细胞肿瘤”、“新生儿溶血”、“妇科肿瘤”等方面,她都有卓著的研究成果。如果著书立说,可以名留青史,但她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给学生,让她们去完成著作,只有《妇科肿瘤》是她撰写的学术专著。她一生主要编写的是《农村妇幼常识问答》、《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大全》这样科普性的读物,为的是让老百姓能从中受益。

心中只有病人,不管什么身份。她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就是闻名遐迩的妇产科大夫,但只要面对病人患者,她不问名利。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只要需要,无论贫富贵贱,她都悉心给予诊治。她可以为江青、叶群看病、为毛泽东的女儿做手术,也可以救助治疗被打为狗仔子的彭真的女儿及其他受迫害的同事、群众。她可以在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等人面前谈笑风生,也可以在洞庭湖畔下地劳动,向农民请教她所不知道的事情。她的一生都在为病人奋斗,为他人着想。

仁心不死,鞠躬尽瘁。1983年,林巧稚院士去世,享年82岁。她病重临死之际,还心心念念自己的病人,要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甚至在去世前一天,她还接生了六个婴儿。她留下了这样一份令人深有感触的遗嘱: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民族仁爱,光辉旗帜。林巧稚,以医者仁心,终生敬业,为医学事业林巧稚一生未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 爱心典范”、“中国医学圣母”。


6.义德间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义德,讲述了义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宋末元初邱钓矶高风亮节,坚不仕元”的义德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义德世界)

邱葵(1243—1332),字吉甫,号钓矶,晋江清源吾峰人。朱熹四传弟子、著名理学家。在宋元朝代更迭之际,其诗作《却聘》洋溢着浩然之气,历代备受推崇,与郑所南、谢皋羽并誉“宋末福建三义士”。

邱葵风度凝然,如振鹭立鹤,早有志于紫阳之学,初从辛介甫,继从信州吴平甫授春秋,亲炙吕大奎、洪天锡之门最久。吕大奎师事王昭复,而王昭复曾拜朱熹门生陈淳为师,故邱葵为朱熹的四传弟子。宋末,科举废,他决意进取,励志向学,耕钓自给,不求闻达。

国亡志存,韬光养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侵入泉州,其师吕大奎因不降元,而遭叛臣招抚使蒲寿庚杀害,邱葵悲痛欲绝,作《哭吕朴卿诗》咏颂大奎壮烈就义:“甘为南地鬼,不作北朝臣……名随天共远,身与国俱亡。”他毅然投入抗元行列,派遣长子必书随大宋名臣张世杰入粤勤王,后局势紧张,仍坚决不事元朝,深自韬晦。先自泉州出避南安东田,进入同安,将妻小安置吾峰,再单身周折至大嶝岛院兜村秘藏院,后转隐居小嶝钟山。托避世之名,行抗元之志。

坚贞不渝,归隐不仕。元延祐四年(1317) ,邱葵时年七十四岁,元仁宗皇帝获悉葵公学究天人, 贤名远播,特派御史中丞马祖祥(字伯庸)南巡福建征召。 民族气节凛然的邱葵态度鲜明,假托“种圃”,隐居耕钓,不出去做元朝的官。

作诗却聘,家人同心。不久,朝廷又派达鲁花赤(元蒙官职称)以金银珠宝、高官厚禄来引诱,邱葵拒绝,并作《却聘诗》表明心迹,诗云:天子来征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商山肯为秦婴出?黄石终从孺子来。太守免劳堂下拜,使臣且向日边回。袖中一卷千秋笔,不为旁人取次裁。

为邱葵峻节风骨所教化,其妻许氏,得知元遣使来聘,亦告知邱葵:“今帝统既异,官之何荣,与其累裀列鼎而奉,孰若淡蔬菽水而欢,居家课儿弄孙可以明志。”

高风亮节,四方感佩。“清还风去明还月,自己清明只在躬。”邱葵的民族气节影响之深无可伦比。元朝统治近百年间,同安、翔安、金门几乎无人由科举而仕朝廷。宋秀才陈必敬尝诗云:“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其诗道出了文化人对邱葵高山仰止、 见贤思齐的崇敬之情 。

7.礼德间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礼德,讲述了礼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明代厦金两地传奇人物蔡献臣“承礼圣贤,足智高德”的礼德事迹。

蔡献臣,字体国,号虚台,翔风里金门琼林(今金门县琼林)人,明代厦金两地传奇人物。通晓性命之学,重视伦理实践,遵守古圣先贤之礼德,宣扬大义精神,著书《四书会单讲义》,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仕途遇挫,忠贞不移。官由刑部主事,升迁礼部主客郎中,又升迁按察使(正三品),遭弹劾罢归。后被启用授浙江巡海道,忠心为国,胜辨局势,固海防。又改领提学道,因宣仁至义,爱才选才,浙人为之立生祠。曾以足智高德,获明熹宗颁“御赐里名琼林”。

贤者之心,敬贤之举。蔡献臣对先贤理学名宦林希元在传承朱子学方面的特殊贡献非常崇敬,特向福建提学冯挺上书进言,使林公配享“文公祠”。

天启年间被授“南京光禄寺大夫”但又遭宦官构陷,赋闲回乡,归籍其间,仁心庇邻,依律排解促争顺,义志修埭,献金治水保农业,恭谦授命,博学饱识修县志。

蔡献臣八十岁去世,获赐祭葬,追谥右侍郎并赠予少司寇之衔,配享“文公祠”。


8.智德间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翔安典范!

忠孝文化走廊美德,这里是“忠孝廉勇仁义礼智”八德中的智德,讲述了智德典范、翔安历史名人近现代蔡启瑞“求知好学,兼济天下”的智德事迹。

蔡启瑞1913年生,厦门翔安马巷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化学领域),著名物理化学家、厦大化学化工学院一级教授、中科院资深院士。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是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概念开拓者。

辗转求学,坚实基础。蔡启瑞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做裁缝工含辛茹苦抚育长大。他八岁入学,为求学辗转异乡他地,时断时续,当过学徒,执过教鞭。1929年,他考进厦门大学预科,1931年自动升进本科化学系,后因病休学两年,1934年复学。193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厦门大学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结构等当时化学系各门课程的助教,这为他拥有化学领域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7年春,蔡启瑞被选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50年4月获该校化学领域哲学博士学位,在导师哈里斯的挽留下,蔡启瑞在该校从事铯氧化物晶体结构测定这一很具挑战性的结构化学博士后研究。

面对空白,扩展研究。蔡启瑞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1950年他从美国发回电报:“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你啊,祖国!”并连续六年,坚持年年递交离境申请,直到1956年获准回国。为了新中国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的需要,他而立之年毅然转行催化研究,并建立起我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

科技规划,战略保障。他关注国家能源资源战略部署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我国实行“油煤气并举,燃化塑结合”的能源化工原料技术路线。1997年以来,他通过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学部等渠道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我国生源化工材料路线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提案和咨询报告。1978年5月22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梯队建设,人才培养。自1956年以来,蔡启瑞在培育人才上成果显著,形成了引人瞩目的化学人才群体:8名院士,6名“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他的学生遍布全国,许多人已成为有关单位的中坚力量和学术带头人。

2016年,蔡启瑞与世长辞,享年104岁。一代鸿儒,行云流水铸勋业;百年师表,青松劲柏留风仪。中国催化化学界“一代宗师”,为人平和,谦逊礼让,淡泊名利,像一股泉水般干净透彻,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18965189171